中国旅游摄影艺术网

标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 [打印本页]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3
标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
[attach]106522[/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4
皮影,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申请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山西省孝义市木偶皮影艺术团申报的“皮影也名列其中。山西皮影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起源于清朝“一套锣鼓一人打,一台菩萨两人耍”,这句俗语说的就是山西皮影戏。山西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山西孝义市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项目。
山西皮影大约起源于清顺治初年,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流传甚广,遍布山西及周边地区,深受群众的喜爱。山西皮影子戏以2人包打包唱的形式演出,显示出艺人的高超才艺。特别是其演唱的腔调,用的是地方方言的四平调,广泛吸收了戏曲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的营养成分份,圆润甜美,独具特色。同时,山西皮影戏在影型制作,融合了剪纸、绘画、雕刻等艺术的精华,造型美观,惟妙惟肖。
       皮影《杨家将》,这个中国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缩影。一个皮影,都要用五根竹棍操纵。可三宝他手指灵活,一人同时操耍几个影人,只玩得我们是眼花缭乱。三宝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得说、念、打、唱。杨家将、穆桂英挂帅,这些那时我们只能在连环画上才可以看到的画面却生动展现在我的眼前。有喜有悲、声情并茂,武打的场面更是精彩。只见在那影窗布幕上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真的热闹。几位演员在鼓乐伴凑合道白配唱,紧锣密鼓。虽然他们唱腔都是用的衡山山西孝义碗碗腔方言,我没有全部听懂,可几乎全村的人都来观影听戏了,一套皮影,一块白麻纸当幕布,一盏油灯在夜幕低垂时,鼓乐悠悠,那真是两手托起千秋将,灯影照亮万古人,所以那场面我至今还记得。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4
[attach]106523[/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5
[attach]106524[/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6
[attach]106525[/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6
[attach]106527[/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7
[attach]106528[/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7
[attach]106529[/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8
[attach]106530[/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8
[attach]106532[/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19
[attach]106533[/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20
[attach]106534[/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20
[attach]106535[/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21
谢谢各位老师斧正支持 鼓励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6 17:21
谢谢各位老师斧正支持 鼓励
作者: 扣马山人    时间: 2016-4-26 18:34
欣赏支持。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6-4-27 17:35
扣马山人 发表于 2016-4-26 18:34
欣赏支持。

非常感谢超级版主扣马山人老师支持鼓励 分享指导 谢谢




欢迎光临 中国旅游摄影艺术网 (http://www.xzgly.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