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摄影艺术网

标题: 金龙佛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38
标题: 金龙佛事
[attach]54601[/attach]凡打表升疏者,请在佛前先上三柱香,然后将自己的住址、姓名、生辰及所求之事叙述清楚、完整。代别人升疏者,可以写当事人名,也可以写委托人名。疏封好后,双手虔诚接过,以双手拇指、食指掐住疏皮两侧底边,封面朝前,平端于胸部。跪在佛前默祷所求之事,待疏燃尽,随磬声磕三个头,即可。打表生疏是各种佛事必务的一道手续。您定会得到吉祥和幸福。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39
[attach]54602[/attach]打表升疏乃佛家法事,如开启宝库之钥匙,简单快捷,直接传递心灵信息。升疏者先把心愿录于黄表、红表,在佛前燃升,以达旨意。可立显佛法之匡扶,得法事以周隆,愿望天成,齐家获福。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40
[attach]54603[/attach]超度亡灵、求学、求子、求财、求寿、求福等求佛之事,均可在寺庙道场,请出家僧人主持,举行庄严而隆重的求佛仪式,即为个人佛事。整个过程涉汲:僧人诵经、打表升疏、施焰火、施斋饭、礼佛许愿等等。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42
[attach]54604[/attach]地藏忏是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及《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制之忏法,有《慈悲地藏忏法》3卷,撰者佚名,明末智旭撰《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加以补充。本忏除所礼佛菩萨及持诵地藏菩萨圣号和《地藏经》外,其余仪式与药师忏、净土忏、大悲忏等大致相同。凡报亲恩祈求父母冥福等法事,多礼此忏。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43
[attach]54605[/attach]大悲忏是根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所撰集的一种忏法。修此法门除忏悔、发愿、礼敬经中所举之佛菩萨外,余则以持诵《大悲咒》为要行。据经中说,只要持咒者净念深信,虔诚诵持,则必能无求不应、无愿不满、无罪不消、无昔不灭,并可于临命终时随愿住生十方佛土。修忏时依宋代知礼所撰、清初南京宝华山见月增删重纂的《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进行,俗称《大悲忏》。随着观音信仰之普及,许多净土宗行人还把每日虔修“大悲忏”作为助行,为今日全国流行最广的一种忏法。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45
[attach]54606[/attach]净土忏是根据《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诸大乘经而立的忏法,以七日为期,礼拜诸佛菩萨,念诵《佛说阿弥陀经》及持佛圣号,以忏悔业障、清净三业。生则吉祥如意,终后往生净土,并以此功德追荐亡人往生西方。自净土念佛法门普及民间之后此忏法至今流通不衰。修忏时依《往生净土忏愿仪》进行,《净土忏》是其略称,为宋代遵式所撰。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46
[attach]54607[/attach]亦称供天。出于依《金光明经》制定的《金光明忏法》,是为生人求福、保平安的一种佛事,元代以来,寺院中多于正月初一日举行,明末弘赞撰有《斋天科仪》。斋天是以祭祀诸天神为主的一种法事,所供有《金光明经》中所说的大梵天、帝释天、护世四王、金刚密迹、散脂大将等,并上供佛法僧三宝,下及诸神祇,一般在早晨举行。《斋天科仪》中有偈云:“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菩萨,声闻缘觉众,及一切天仙,受用作佛事。”此是一般性佛事,应信众所需,常在本山举行。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48
[attach]54608[/attach]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49
[attach]54609[/attach]分祝圣普佛和随课普佛。祝圣普佛又称大普佛,在观音香会或佛菩萨诞日举行。随课普佛又称小普佛,插入早晚课诵中进行。普佛根据施主意愿,又分为生人消灾延寿的“延生普佛”(吉祥普佛)与超度亡灵的往生普佛两种。延生普佛在早课时进行,在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及《心经})之后,接诵药师佛赞、偈及佛号,并进行拜愿。拜愿时依次礼诵释迦佛、药师佛、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及药师海会佛菩萨。往生普佛在晚课时举行,于念诵《弥陀经》及《大悲仟悔文》后,唱诵《弥陀大赞》及《赞佛偈》,接着念阿弥陀佛圣号与拜愿。拜愿时礼诵释迦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清净大海众菩萨。礼佛毕,由维那读疏文、焚烧文疏。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51
[attach]54610[/attach]本山佛事,若指“依佛法修行之事”,则开山之初即有;如指佛教徒依法所行供佛、诵经、斋僧、拜仟、追福、荐亡等活动,则始于宋代。宋时出使日本、高丽等国使船,经普陀山,必登山举行各类佛事,成为惯例。明万历年间,福建、温州、明州等地信徒大量在山做佛事。清末民初,佛事活动渐趋兴旺,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2月21日《定海民报》载:“沈家门渔民,每逢春汛到山做佛事的逐年增加,近年达到高潮。”是年7月24日,浙东行署官兵40余人在莲花洋罹难,主任俞济民召集山僧千余人在做佛事,并恭请佛顶山善余和尚、白华庵融通老和尚、前寺方丈化晌大和尚和正在闭关的妙善大和尚轮流主坛。山上佛事有普佛、梁皇、焰口、水陆等12种。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1 15:52
上片完毕 请各位老师斧正 分享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15-5-21 18:22
欣赏。
作者: 山间小溪    时间: 2015-5-21 21:28
欣赏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2 09:12
管理员 发表于 2015-5-21 18:22
欣赏。

谢谢管理员老师分享 指导
作者: 行摄    时间: 2015-5-22 09:13
山间小溪 发表于 2015-5-21 21:28
欣赏

谢谢老师支持鼓励斧正




欢迎光临 中国旅游摄影艺术网 (http://www.xzgly.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